收藏  ·  导航  ·  http://www.eiasz.com/

深圳市环保动态

  

角逐“绿色奥斯卡”熠熠星光耀鹏城

来源:深圳特区报

  鹏程电动汽车出租有限公司的罗保东没想到,自从成为深圳首批纯电动出租车的驾驶员,他就同时成了低碳环保的义务宣传员:每次载客都要回答一大堆关于电动汽车的问题,时间长了感觉自己都快成了专家。

  他更没想到的是,那辆红白相间的拉风电动车这次把他载入了高高的颁奖台,成为镁光灯聚集下的环保明星之一。在令人晕眩的兴奋之中,这位五星级驾驶员知道自己的担子更重了。

  昨晚和罗保东一起受到表彰的10位“2010深圳市民环保奖”获得者,和此前5届市民环保奖评选出的获奖者一样,都是来自市民、由市民推举的“环保明星”,而大奖本身则被市民亲切誉为深圳的“绿色奥斯卡”。

  这些“环保明星”的诞生,唤起了更多市民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带动了众多追随者加入绿色家园的建设,更是形象生动记录了深圳人居环境事业发展的足迹,为这座以探索和先锋为特性的城市在引领绿色家园、宜居城市创建风潮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酝酿——搭建公众参与环保的平台

  2004年11月,亚太环境记协第十六次年会在深圳举行,当时任深圳市长的李鸿忠同志在参加会议有关活动期间提出,我市应评选、奖励热心环保事业并有突出贡献的市民。按此指示,2005年3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人居环境委联合组织了首届“深圳市民环保奖”评选活动。

  至今市民环保奖评选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6年,评选出在深圳生活的不同行业、不同界别、不同国籍、不同年龄层次的环保市民共59名(包括2010年)。环保市民身份有别岗位不同,但共同之处是他们在工作、生活中从自身的现有条件出发,怀有一颗热爱环保的心,坚持以实际行动为环保事业做贡献,并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带动更多市民群众关注环保、关心环保并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  

  市人居委的前身、前深圳市环保局曾做过一项调查,“您认为提高环境质量最重要的手段是什么?”选择答案有“科技、投入、执法力度、公众参与”,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市民都选择了“公众参与”。此外,环保界的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那么,对环境的污染至少能减少六成。”

  为了激发公众的参与意识,市民环保奖创立之初就将宗旨设为“表彰奖励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市民,提高广大青少年及社会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扩大建设绿色家园行动的社会影响,鼓励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大业中来”。这一全国首创的市民环保大奖为深圳搭建起一个公众参与环保的富有亲和力的平台,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捧和社会的关注,每一年的获奖者也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环保明星”。

  “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人居环境关系着所有人的切身利益,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与共赢,是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最好切入点,必须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市人居委主任刘忠朴表示。

  星光——照亮可以追随的绿色路径

  6年来,从市民环保奖中脱颖而出的明星们不仅吸引了人气,更是用他们的“星途”给追随者以启迪,为他们指明了绿色环保的方向和路径。对杰出环保人士的深度发掘,也是一次难得的公众参与机会,更是一次有效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对于推动人居环境与建设中心工作,推进公众参与人居环境建设事业,塑造生态文明,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在获奖者当中,我们看到,有平凡普通的司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有执着追求的建筑师,在专业领域中锐意创新,降低建筑建设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建筑建设效率和品质;有公众绿色责任的“呼唤者”,用报道记录和推动深圳的绿色进程,为传播生态文明摇旗呐喊;有学识渊博的学者,深入开展我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性、指引性和策略性研究课题,为创建宜居城市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在这些明星当中,最耀眼的莫过去年获奖者王石。热爱登山的王石,在今年5月世博会期间再次登顶珠峰,同时从山上带下50公斤的垃圾,真正实现了“零垃圾登顶”,回应了“零公里行动”呼吁垃圾前端减量的主题。而可能不为人知的是,和他一起登山的队友中,还有两位市民环保奖得主2008年获奖的广电集团新闻中心记者陈壮茁和今年的汪建。

  记得在去年的市民环保奖颁奖典礼后,王石曾对记者透露了登顶珠峰的计划,并表示将把登山与环保结合起来。在参加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王石更是代表中国企业家为低碳节能鼓与呼,其间曾用越洋电话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的独家采访,为支持环保宣传恪尽一位环保市民的职守。

  廖茗钰、徐海婷、覃鹏程、罗声侨……这些还有些稚嫩的面孔承载着城市的绿色梦想,也向世界揭示了深圳的绿色未来。无论是曾站上联合国讲台的廖茗钰、徐海婷,还是把自己发明的便携式环保热电池捐献给灾区的覃鹏程,或者是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醉心环保、最终把深中的环保小组发展成环保协会的罗声侨,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深圳的年轻一代是如此成熟,如此现代,毫无疑问将成为这座城市的绿色中坚。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叶青已经记不得到底有多少批来自五湖四海、国内国外的访客参观过自己和团队们精心打造的建科大楼。这座获奖无数的绿色建筑被称为是“会呼吸的建筑”,不仅绿色节能,更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的反映。

  曾有专家表示,建筑耗能已占国内总耗能的一半,并产生百分之五十的垃圾。经济建设成就骄人的深圳,在建筑领域大力发展前沿节能技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国外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很快,我们必须在专业上赶超他们,用先进而低成本的技术打造有中国特色的绿色路径。”身材娇小的叶青,却有着惊人的毅力和不俗的胆识。

  作为环保大舞台的绿色明星们,每一位环保市民通过自己的言行,感召了不同层次、不同界别的公众群体,团结他们一起投身于深圳创建宜居城市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鸿图伟业中。

  回响——激发参与意识共建和谐社会

  在深圳,市民环保奖受到市民热烈追捧,每年通过电邮、电话、函件等形成咨询及参与的人数都达几万人。该奖的创设,不仅成为深圳倡导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强势环保,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前瞻性创新之举,还发挥了强烈的辐射作用。随后,大连、青岛等多个城市竞相效尤,纷纷以此为模式开展环保市民评选活动,以对全社会形成广泛而积极的环保影响力和号召力。

  “市民环保奖把无形的环保理念推向前台,使之成为有形的载体,让那些在自身的工作岗位、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环保行为的市民得到肯定和表彰,在评选活动中充分倾听市民各类环保诉求,是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工作中联系政府与市民之间的重要桥梁和载体。”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汤庭芬表示。

  市人居委宣教中心主任孙敬锋表示,为了保证环保奖的质量,评选中尤其注重“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确保该奖的含金量。为此,人居委将评选办法及相关流程公之于众,鼓励公众参与监督评选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既定评选办法,不省略步骤,不调整程序,依序组织完成各项评选工作。

  其次,评选特别突出公众参与特征。一是在各个评选阶段,都为公众参与开辟了渠道,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报名;二是在评选启动、获奖人公示、颁奖等重要环节,实施全方位新闻报道,为公众全面了解并参与深圳市民环保奖评选提供准确信息;三是在奥一网开设了专栏,接受公众长年提名,确保参与的广泛性。

  “开展市民环保奖评选活动,在评选活动中广泛了解市民环境诉求,既能反映民意,体现民意,也维护了最广大市民的环境权益,是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内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减少因环境问题带来的不和谐因素。”汤庭芬表示。

 

版权 © 2009 - 2010 深圳环评信息网 版权所有
 地址: 深圳市   邮编: 518029  备案编号: 粤ICP备08133068